首页 / 看设计
看设计
他买下明代老建筑,翻修成现代人的理想庭院
编辑:时尚家居 2022/11/07
这个世界永远不乏狂热爱好收藏之人,有人藏书、有人藏画;有人藏诗歌、有人藏远方……而这一次,郁建明先生收藏了一个明代宅院。

这个世界永远不乏狂热爱好收藏之人,有人藏书、有人藏画;有人藏潮玩、有人藏古物;有人藏诗歌、有人藏远方;有人藏情、有人藏义……而这一次,郁建明先生收藏的东西,实是令人惊叹——他藏得是明代古建,他唤它做“文郁堂”。此名来源于郁先生偶然得的一块古匾额。

朋友笑言,这既与郁先生的名字有缘,又有文化葱郁、蓬勃、生长之义。同时,却也暗合了既下山“凝聚目的地精神,同时与地方文化长久共存”的品牌精神。机缘巧合,似乎冥冥中的牵引,引发这一场相遇、对话。


收藏

徽派老建筑“文郁堂”

17 年前,郁建明先生购下这座明代古建时,宛如收获珍宝。这座跨越几个世纪时光和境遇的古老建筑,几经易主,修缮不当,如垂暮老人,垂垂老矣,龙钟老态令人心伤。

但细细看它,历史在它身形上留下的痕迹,木构常年浸润后的温度,甚至那些破了、旧了、没了颜色的缺憾都变成一种动人心魄的美,震撼心灵。

久久望着它,似乎它也在看着你,再待久一些,似乎可以听到它低沉缓慢的呓语,对着你,说着些什么。这一切都深深撼动了郁先生,更让其生敬畏、尊重之心。为了更好地修缮它,郁先生开始对徽文化进行梳理,走遍徽州看建筑、研究文化、寻构件与收藏品,历时十余年。

文郁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木作系统
梁柱骨架以木构为主
工艺上复原再现榫卯组合

结构里没用一根铁钉

2017 年,文郁堂的修缮工程方才开始,由王灏“操刀”。

王灏,佚人营造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建造学社”的创始人之一,2015 年起便开始木元素的深入研究和木构的改良实验,以一个开荒者的姿态进入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没有新鲜思想光顾的”木构领域,至今已近 10 年。

张钊团队则负责整个项目全面精工落地。自此,郁先生也开始了自己的隐居岁月,每日与泥瓦工匠、古物旧所为伍,寂静的周遭、宁静的日常放大了心灵,却渺小了自我。

直到 5 年之后,文郁堂正式启幕,一千八百多天用心良苦的修葺,让一个垂暮老人,再次焕发了精气神。国保遗产建筑原貌被恢复,同时有了现代宜居的新功能。


修复

保留历史的原真性

既下山·文郁堂以“新地方志”的形式

传递文人审美、延续徽州文化

既下山·文郁堂所在的地方是徽州文化腹地、“国保之乡”呈坎,酒店主体的两座明代国保建筑是主人郁先生的重要收藏。 

“明代木构建筑像一位道士,清气,不食人间烟火。我们要对文郁堂进行入世的改造。入世,但要保持着出世的气质,这是我们改造的原则。”

本着这个想法,王灏最终将“看似与村落古建无二异”的建筑于徽州呈现在人们眼前。

以 “天井”为主线

不同区域的设计、表现方式和材料也不尽相同

后栋中厅沿用的标准的“明代官厅制式”

修旧如初的文郁堂,没有刻意做旧,而是研究、遵循着其本来的形制、样式、材料、技法,再用当代最适合的材料和手工艺去复刻古建的灵魂。

对历史遗产“原真性”的强调,是主创团队的共识。

一草一木各具姿态
在修旧如旧的环境中宛如文人幽思

带来诗意栖居

修复后的既下山·文郁堂,如同自徽州山水里自然生长而出,沉稳幽静而古朴,斑驳的肌理仿若自然天成的中国水墨画,燕子自半空斜掠而过,化成生动的风景。

风从双肩、树梢掠过,令人不禁蓦然回首。天光转换,我们再次看到了时间。

建筑、自然与人,瞬间互相关联、互相映射起来,空间独特的精神性与灵魂性与人相融,时间似乎停滞,那一刻,你仿佛灵魂出窍,看清了自己,顿悟了世间。既下山·文郁堂,出世的是它的人文哲思、美学意蕴;入世的是它的烟火日常、情绪交融。


注入

细节上的人情味儿和生命力

家具多为定制,多是「线条感+软包」的形式

但也不全是明式,部分家具在造型上也参考了「宋风」

讲究一种“境”

修复古建往往很难,修复时要保护国保级历史遗产,建筑师将当代手法克制地介入其中,始终站在一个相对平等的高度,避免设计上的“用力过度”和“介入过度”,

同时,在老建筑的强大气场上,设计师也需要建立一个与之平等对话的住宅文化、美学,而不是盲从建筑,使得设计师的语言过于虚弱。

“从建造系统到家具系统、植物系统,必须是三位一体’,都在同样一个高度、厚度、重量上,才能完美地把一个很好的东西建造出来。”

屋内家具均为收藏或设计定制品

独特而珍贵

原汁原味的木作系统被保持,梁柱骨架以木构为主,建筑师从客观的力学角度切入,解决梁柱关系,分析榫卯关系,遵循古建本身的设计逻辑,优化、转译古代的力学观点,同时利用现代的受力结构去加固。

古与今,在设计的帮助下,完美融合。

新的建筑都是现代建造系统,都有很明确的设计主张,即使加建部分,也都或采用传统工艺、或大量 1:1 复刻古建、或扎根于徽文化元素、或借鉴传统制式,配合当代技术,才得以与老房子形成一个有内在生命力的“建筑群”。

一汪清明水池之上的“茶轩”

为了打造它,主创团队寻遍徽州

寻到了气质最是合适的明代“学堂”


“废墟咖啡”采用混凝土作为表现手法

匹配明代建筑的力量感

同时兼具现代性

而除了建筑师的燃情设计,传统的匠人手工之力也为这个古老的建筑注入了生命力,在精神层面、感受层面、情绪层面,做了细致而充满“人情味儿”的补充。

在既下山·文郁堂名为“知音、执白、银勾、素纸、平仄、曲生、暗香、春露”的 8 间客房外,依循东方审美体系中对文人雅集的想象而营造的庭院与“茶轩”、宛如一件当代艺术品的“废墟咖啡”、由古建厨房改建出的画廊、有着力学美感和情感属性的餐厅、能让人视野顿时开阔并在精神上放空的三楼天台形成了一个滋养心灵的诗意之境。

画廊空间神韵飞扬

带着山水精神,超然物外

除此之外,作为国内罕见的私人收藏酒店,二座明代古建及其故事本身已是珍贵的收藏。

除王灏专门定制的家具以外,文郁堂的家具、字画、器物,无一不是主人郁建明老师的收藏臻品,都在讲着岁月的故事,传递着传统之美,寄托着情思与感怀。

画廊中也会有各样展览,让我们与名人学士、艺术大家、文思精神来一场跨时空、跨物理空间的心灵沟通。

在这里你得以与山水为友,可修身养性、烹茶看雨、听风观星……一日不知倦,两日可解忧,三日忘却扰人尘事,四五日许就换了一番新的精气神,如此,实是美妙事一桩。


更多精彩内容

请小伙伴们支持、订阅

《时尚家居》9、10月合刊

??




监制 / 时尚家居内容中心
执行、文 / 斑斓
新媒体编辑 / KKC
图片提供 / 酒店 



长按二维码

来撩家居君



设计师投稿通道开启啦!


无论你是自由设计师,还是设计工作室或机构,只要作品足够精彩,有看点,通通砸过来!打包您的作品图片+文字+联系方式,邮件至:trendshome@tendsma.com.cn,即可参与投稿!


// 更多精彩内容 //

?

“抠门儿”年轻人如何过双11?

88㎡满屋落叶黄,邂逅《天使爱美丽》般的电影感

在家里保留一件旧物,就可以穿越回童年!



长按二维码添加订阅

TRENDSHOME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