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视为国际建筑界公认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在 2023 年将这一殊荣颁给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活动家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 CH。
奖项公布后,许多人松下一口气:“奇普菲尔德终于拿奖了”。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 1953 年出生于伦敦,在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一个乡村农场长大。他1976年毕业于金斯顿艺术学院,1980 年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毕业,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具有批判思维的建筑师,学到了如何重新构想每个元素的潜力,从而让每个项目的意义都超越建造任务本身。这位成长于高技派建筑风靡的 70、80 年代的英国建筑大师,在激进、复杂、个性化的建筑热潮中,却如一汪流水,以低调宁静的力量蜿蜒至城市生活的最细处。
即便你并不熟悉他的建筑风格,但走过城市的街道,一个个宛如旧相识的“老建筑”中就藏着他细致如常的手笔。今天,就让我们带大家逛一逛那些遍布在中国城市之中的奇普菲尔德建筑。

新时代下的建筑风潮正在远离只是不停建成的年代,逐渐转向如何“维护”建筑的生态。在奇普菲尔德看来,那些能够反映城市演变丰富性的特点和特质,同样需要保护。


图片由 Fangfang Tian 提供
洛克·外滩源 6 号位于上海外滩历史街区的交叉口,其原址是原美丰洋行。奇普菲尔德保留了东向与南向的两个墙面,并将沿街的三层历史建筑立面进行修缮和翻新,在上面新建了十一层体量,拔高至60米的新建筑,建筑内部将被用作办公用途。这座新的红砖塔楼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标志,将历史悠久的城市肌理与远处高楼林立的新城市融为一体。
奇普菲尔德还负责了这一系列租界建筑中其它十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在历史过程中建筑物经历的各种变化被除去,外立面经过仔细地清洗和修复,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并为某些建筑的新功能增加了设施。重现历史建筑的尊严和风格。



新馆建在坡地上,被一个巨大的自然公园的竹林环抱,远眺低处山谷的田野。展厅坚实的建筑形式嵌入在中央庭院和周围公园的浓密景观中,植被延伸至绿化屋顶。建筑组群表面粉饰红赭色涂料,与场地山坡上的黏土颜色相近,强化了建筑和景观之间的联系。

很多人说,奇普菲尔德没有太过明确的建筑风格,过于低调、内敛的建筑语言,让他在建筑和城市中隐身。事实上,奇普菲尔德一直追求朴素的现代主义形式语言,在他看来,一位建筑师最应该坚守的就是“建造”(Build)本身。设计的巧思和细节的营造,都是在“建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图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西岸美术馆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北岸,伫立于8.5千米长的滨江带上。美术馆地块呈三角形,位于宽阔的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龙耀路与黄浦江的交汇处。
围绕该建筑的地面广场被抬升至洪泛区之上,黄浦江景致一览无余。顺着广场东侧边缘的台阶而下,可至邻近河岸的休息平台。该建筑不仅是矗立于项目基地上的一座独立建筑,也扮演优化基地与黄浦江、公园之间联系的公共角色。




在奇普菲尔德看来,建筑师在应对环境危机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建造几栋具有节能环保功效的房子,而应当将建筑单体放置于街道、行人和整个城市之中切实思考一种可持续的现代城市生态系统。







在这个过度设计、过度商业化的时代,低调的奇普菲尔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概念性、艺术化和设计感之前,他致力于呈现“建造”(Build)的本质。低调而充满细节变化的建筑语言、内敛而具备时间厚度的人文思考,以及他从英国、到日本、到德国再走向全球,时刻进行着的对“地方精神”的严肃思考,让他在日趋全球化、多样化的建筑界,仍能保持住每一个城市的可持久面貌,真正让建筑成为一种永恒。
监制 / Vivian
编辑/ kkc
资料提供 / 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

无论你是自由设计师,还是设计工作室或机构,只要作品足够精彩,有看点,通通砸过来!打包您的作品图片+文字+联系方式,
邮件至trendshome@trendsma.com.cn即可参与投稿!
// 更多精彩内容 //





